新闻中心

西安幸福路老工业区苏联援建产物区域面积最大军工企业聚集区

2024-04-14 06:41:47 新闻中心

       

  幸福路老工业区位于西安市新城区。新城区是西安市三大中心区之一,同时还是西安市政治中心和省市机关所在地。根据城墙和东二环等位置的分割,新城区又分为城中、城北以及城东三个区域,幸福路地区即位于东二环以东的城东区。该区域东接纺织城,南临曲江新区,东北与浐灞生态区相接壤,是西安市主城区与东部各经济板块联系的重要区域

  新城区(老城)在唐朝时为皇城东北隅,元朝时为中央驻地方监察机构台察院,明朝时为秦王府,明末时为李自成的顺王府;在清初,为八旗校场;到了民国时期一直是陕西省政府驻地。1937年,陇海铁路建成通车,使新城区成为了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新城区一直是西安的政治中心、商业中心,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历史演变,也成为中国历史演变的缩影展示。在解放后,随着国防战略的统筹布局和安排,以东方厂、西光厂、黄河厂为代表的军工企业的设厂建设,给新城区尤其是幸福路地区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通过军工厂区的建设,该地区成为计划经济时期西安市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新城区所在的区域有着丰富历史文化资源,设立多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几十年来,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便利的交通区位吸引了大型工业企业纷纷兴建,由此带来大量外来居民迁入,各地文化在此交融互通,城区内的商贸业由此也得以蓬勃发展。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工业体系,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了新城区的发展。依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关天一体化发展,使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企业转变了发展方向。

  一方面改善对建筑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布局,随着西安经济的不断发展,地铁等基础设施得以兴建,关天经济区也正处于发展阶段,充分推动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当地旅游业也迎来了发展的契机,目前已形成的老钢厂创意产业园区已为当地的文化创意产业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而正在建设的幸福林带也将为整个地区带来生态和景观提升的飞跃。未来军工精神的打造也将为这个片区营造历史和文化相交融的新繁荣。

  纵观“一五”期间建设完成的老工业区。目前大部分均存在空心化严重的情况,从而得到导致老化的基础设施没有及时增补或者改善,一些传统制造业逐渐走向了衰败,长期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即使以前拥有雄厚的工业优势,也将慢慢落后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与此同时,服务业也面临着挑战。伴随着老城区的老化,环境愈来愈差,加之城市用地结构分配,无法满足新型企业的发展和环境要求。

  除此之外,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主城区及其周边大力开发,如曲江新区的建造、新建的浐灞生态公园和浐灞生态区,由于主城区更新的冲击,曾经位于城市郊区的幸福路地区已处在城市发展的过渡地带,无疑成为地区发展的桎梏,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如何恢复幸福路老工业区的活力,成为西安市城市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该地区的工业企业位于西安重要传统工业集中分布的三大地区之一的韩森寨工业区,属于大型机械工业区。1954 年,首先由东方机械厂、华山机械厂、西北光学仪器厂、秦川机械厂、西安机器制造厂(今昆仑机械厂)、黄河机器制造厂等 6 个国家军工厂开始建设,各工厂南北纵向排列,以北是西安铁路东货站,与幸福路、万寿路东西并立,排列达 4 千米。

  现有工业用地为二类工业用地,沿幸福路和万寿路两侧布置,包括昆仑厂、黄河厂、西光厂、杨森制药厂、华山厂、秦川厂以及东方厂在内的厂区用地,工业用地约为 136.64 公顷,占现状总用地的 26.52%。六个厂区的基本情况如下:

  A、东方机械厂,1954 年破土动工,1960 年基本建成。该厂占地面积 132 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 68.3 万平方米。

  B、华山机械厂,1956 年 3月开工,于 1958 年11 月完成基本建设。总面积约 35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54.97 万平方米。

  C、西北光学仪器厂,1953 年 6 月成立筹建组,1957 年 12 月竣工投产,占地 121万平方米。

  D、秦川机械厂,1953 年 6 月开始筹建,1956 年 3 月正式建厂,1960 年,大规模的建筑工程和设备安装任务基本结束,占地 295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21.15 万平方米。

  E、黄河机器制造厂,1953 年 10 月开始筹建,1958 年 11 月通过验收,后改名为“黄河机器厂”,现状占地 35.4 万平方米。

  F、昆仑机械厂,1955 年2 月破土动工,1957 年 2 月基本完成建厂任务,现状占地29.1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39 万平方米。

  区域内工厂均为国家“一五”时期的“156”重点项目。其工业建筑布局大同小异,沿幸福路、万寿路由北至南呈片状建设,是西安目前保留较为完好的、区域面积最大的、历史性军工企业聚集区。

  幸福路老工业区为当时苏联援建的产物,该片区被建造成一个类似于“小社会”的社区模式,内部配套设施相对较为全面,包括了医院、中小学、活动中心等机构,能够满足人的绝大部分生活需求。但历经半个世纪已逐渐无法适应我国当前的的发展形势,由于建造年代久远,很多硬件措施年久失修,或是相对落后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大大降低了在此居住的人民的生活品质,同时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吸引力也相对欠缺,使其难以长久在此扎根。因此提升该地区的硬件配套设施是发展的必然措施。

  感恩相遇,承蒙厚爱,我是小周周,喜欢请关注,咱们下一篇文章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首页
机器人
案例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