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集成配套

经济地理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按下提能“加速键”

2024-06-25 18:47:45 系统集成配套

  上海虹桥再迎重磅利好。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逐步提升能级的若干政策措施》,聚焦强化虹桥商务区核心功能、促进“一核两带”融合发展、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等三方面提出24条新举措。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是长三角地区发展活力最强、潜力最大、开放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借助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可以将相关制度、经验等改革红利放大、辐射到更大范围,进行复制、推广和再创新。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逐步提升能级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围绕做强虹桥商务区“一核”,做优做精北向拓展带、南向拓展带“两带”,引领带动长三角全域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等三个层面,提出24条具体措施。继2021年2月国务院批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之后,支持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再迎重磅政策。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正常采访的专家觉得,通过落实务实高效的具体措施,将为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逐步提升能级按下“加速键”,达到其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迸发联动效应的综合,继而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措施》紧紧牵住增强虹桥商务区核心功能这个“牛鼻子”,围绕支持发展高能级总部经济、高流量贸易经济、高端化服务经济、高层次会展经济,打造功能复合型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提出了试点国际高标准电子商务规则、培育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率先试点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政策等具体措施。不难预料,随着本外币一体化措施的逐步提升,以及对标国际规则的高标准商务规则落地,将进一步强化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门户功能,这也将利好虹桥商务氛围的持续高标准提升,其中,高层次会展经济以及国际交流合作新平台等必将集中受益。谈及虹桥商务区核心标志之一、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高标准会展经济的“颜值担当”——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落地上海虹桥商务区核心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不得已提。如今,进博会已然成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会展业的“一颗冠上明珠”,更是中国对外开放市场的一扇标志性大门。“去年我们第一次参加了进博会,随后就在上海自贸区设立了代表处,正在筹备今年11月份的第六届进博会相关会务资料和产品的参展事宜。”徐晓晓供职于一家德国新机械材料公司的业务拓展部门,长期参与合作汽车制造、机械装备设计匹配的业务类型。徐晓晓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自去年参加第五届进博会,成功与国内两家机械装备制造公司签署了合作意向之后,公司就决定在上海自贸区设常驻机构,以便开展在国内的业务拓展。“近3年来,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司业务将重心从欧洲转向了亚太地区,我作为中国人也获得了热情参加负责推广在国内开展业务合作的机会。”徐晓晓15年前在德国留学后就长期旅居海外,曾经,该公司对华业务开展主要是通过几大合资汽车公司开展二次销售,流程繁琐且缺少价格上的优势,“现在我们通过进博会平台让更多国内企业认识了我们,同时也通过更大的订单规模为我们大家带来了更多利润空间。”“除了车用和制造机械零部件的制造、销售外,我们今后还打算把研发中心放在上海。毕竟这里有着更优质的投资环境和得天独厚的研发、制造优势。”徐晓晓透露,这几年来,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波及全球经济之后,慢慢的变多的欧洲企业认为中国同时具备了“世界工厂”和“科研创新实验室”的双重优势。统计显示,2022年举办的第五届进博会吸引了来自127个国家和地区的2800多家企业参展,按1年计意向成交金额735.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3.9%。探索形成了海外新商品通过“进博会上首次亮相、跨境电子商务零售首次贸易”进入中国市场的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类似徐晓晓代表的外商投资看好上海自贸区发展,看好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海外企业正与日俱增。近年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围绕做强优势产业、做大经济规模,集聚一批国内外高能级企业、机构、平台,总部经济集聚升级成效明显。其中,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累计吸引各类总部企业500余家。与此同时,由此带动虹桥枢纽会展业规模逐步扩大,“大会展”功能日益凸显,会展全产业链持续完善。集聚了国内外知名会展行业头部企业、会展上下游配套企业200余家,可支持国际会展领军企业链接国际国内。“枢纽”一词的物理层面意义,就是事物的交汇结合之处。其引申意义在于“决定事物走向和发展的核心和关键环节”。将“枢纽”一词置身于“国际开放”语境之下,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自然将肩负起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重要载体的重任。“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慢慢的变成了联通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重要标志性载体,成为长三角区域备受瞩目的快速地发展新标杆和双向开放新地标。”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黄建忠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利好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外商在华投资、贸易的获利预期,更是展现中国经济背后庞大国内市场、自主稳定的产业链和安全可靠的供应链的绝佳“窗口”。以进博会为例,黄建忠认为,作为虹桥国际枢纽发展高层次会展经济,打造国际贸易新平台的典型代表,其秉承向《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各伙伴国稳定释放区域经贸合作的红利,通过自贸区“单一窗口”、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离岸贸易和离岸金融、产业互动联通、技术协同创新等机制为合作伙伴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体现了中国在区域合作中的不可或缺性以及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与亚太乃至全球价值链的紧密关系。

  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除做强虹桥商务区“一核”外,做优做精北向拓展带、南向拓展带“两带”同样重要。《措施》提出了虹桥—长宁—嘉定—昆山—太仓—相城—苏州工业园区组成的北向拓展带,虹桥—闵行—松江—金山—平湖—南湖—海盐—海宁组成的南向拓展带,共同构成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重要两翼。为此,《措施》提出了构建高水平区域创新网络、率先开放智能网联汽车跨省市道路测试、开展综合保税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等具体措施。以“一核”辐射带动“两带”,以“两带”特色功能支撑服务“一核”,这背后传递了集中优质资源要素,共建、共享区域均衡发展成效的基本逻辑。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贾若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这一过程不仅要实现更加均衡的市场和公共服务配套,也要进一步激发市场发展的潜在能力。“通过产业分工和企业布局,持续强化区域内不同城市间政府层面、企业层面、体制层面的相互沟通,推动市场要素的连接与合作,实现在区域一体化市场内更加顺畅和高效的市场要素配置。”贾若祥认为,这其间,除了体质机制、检验测试标准的统一之外,交通的硬连接对于提升办事效率和资源的高效整合至关重要,对包括产业分工和企业布局,也包括对区域内不同城市间政府层面、企业层面、体制层面的相互沟通、连接与合作都会带来推动作用。在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方面,《措施》围绕加强服务长三角地区的功能平台建设,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与合肥、芜湖等长三角地区城市联动发展,逐步实现资源共享、政策共通、平台共建,提出了提升国际航空服务功能、共建跨区域轨道交通网、构建全链条科研服务体系等具体措施。

首页
机器人
案例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