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乌克兰军工:二师傅老去的背景(下)

2023-11-29 03:40:32 新闻中心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和还存有大国梦的俄罗斯不同,政局的动荡、经济的下滑、订单流失让乌军工步履维艰。与对我们仍存有防范之心的俄罗斯不同,为维持生存,乌克兰对于东方的前学生几乎是有求必与。莫洛佐夫的坦克动力交流,安东诺夫的大飞机咨询,马达西奇的发动机,都给了军工青春期的东方学生莫大的帮助。

  然而这些比起来,乌克兰对中国海军的近20年的爆发贡献更大,甚至超过了毛子这个大师傅。

  乌克兰的造舰能力很强,原苏联六个大型水面舰艇的造船厂,有三个位于乌克兰的黑海沿岸,分别是黑海造船厂、61巴黎公社社员船厂和大海造船厂,而其中黑海造船厂是苏联唯一制造航母的船厂。

  黑海造船厂位于尼古拉耶夫市,创建于沙俄时代的1897年。1962年开始建造第一代航母“莫斯科”号。

  黑海造船厂职工最多时有2.5万多人,占地302公顷(包括42公顷的水面面积),舾装码头总长2675米,公路总长29公里,铁路总长49公里。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时,苏联的第三代航母,首舰库兹涅佐夫号才刚刚服役不到1年,而黑海的船台上还有已建造了67%的“瓦良格”号航母。此外苏联的第四代核动力航母,首舰乌里扬诺夫斯克号也已经开工2年。

  时光在1991年12月嘎然而止,瓦良格的故事众所周知,而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被拆成了废铁回炉。

  实际上我们在得到辽宁舰的几乎同时,从乌克兰还得到了苏-33的原型机T-10K-3。

  分家后乌克兰得到了黑海造船厂,但显然没有很好的方法维持它的运作。仅靠着可怜的修船业务,庞大的船厂明显是吃不饱,为维持生存甚至开起了家具厂。后来乌政府吧90%的船厂股份都卖给了个人投资商,现在黑海造船厂靠造货船和修船勉励残喘。

  而俄罗斯失去黑海造船厂后是追悔莫及。在2000年把“戈尔什科夫元帅”号航母(基辅级改型),送给了印度,但要求由北方舰队造船厂改造。俄罗斯是希望有通过给印度改造航母的机会,打着组建自己的航母维修甚至是建造队伍的算盘。

  61巴黎公社社员船厂同样是位于尼古拉耶夫的,是建造苏联光荣级巡洋舰的船厂。现状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

  在克里米亚的大海造船厂,在苏联解体后,靠着对希腊和中国出口“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舰日子过的相对好些。乌克兰危机前,我们订购的4艘中。危机爆发后,还有两艘未交付,据说是未完全完工就弄了回来,在广州的船厂里自己舾装。

  比较有意思的是,据说我们之前这批气垫船是和乌克兰前了合同,现在船厂归了俄罗斯,钱怎么付,俄乌争执了一段时间。

  除了辽宁号和气垫船,乌克兰还为我国贡献了2艘影响巨大的船。其一是雪龙号,1993年我国以1750万美元低价从乌克兰赫尔松造船厂购得,经过改造后成为中国目前唯一功能齐全的极地科考破冰船;

  其二是青海湖号补给舰,也是由赫尔松造船厂建造的。这艘Komandarm Fedko级舰队油船原计划交付给苏联海军。1993年我国购买该舰,后带回大连造船厂接受续建。该船在1996年交付中国海军南海舰队,是中国第一艘大型综合补给舰;

  相比与明面上的舰船,乌克兰曙光UGT25000燃气轮机对我海军的贡献也许更大。可以说没有曙光的UGT25000,今天的052C/D和未来的055进程就不可能这么顺利。‍

  同样是位于尼古拉耶夫市的曙光-机器设计科研生产联合体是前苏联最好的燃气轮机生产单位,生产了50%以上的苏联船用燃气轮机。

  1980年代中,看到美国的LM2500服役后,苏联向“曙光”下达了研发同类燃气轮机作为新一代船用动力的任务。1991年苏联解体时,“希望之星”UGT25000型燃机虽然还没有完成全部设计,但已能进入试制和实验阶段。

  而在这样一个时间段,我们和西方的关系也急转直下刚刚上的LM2500彻底断了来路。于是一个缺米,一个缺锅,二者一拍即合。1993年签定了首批10台的合同,并以其为动力建造了我们熟悉的052B型168、169和052C型170、171两舰。

  随后经过双方协商,1998年UGT25000的国产化工作真正开始启动,首台国产化UGT-25000燃气轮机于2004年完成试制,国产化率达到60%以上,经过长时间测试与考核,达到了设计的基本要求,各项性能与乌克兰原产机组相当。

  而到了2011年第二阶段国产化工作完成,国产化率提高到95%以上。在169舰上替代了原装燃气轮机,并赴索马里进行护航经受了考验。

  可喜可贺滴是在国产化率不断的提高的同时,经过中乌双方的紧密合作UGT-25000的上限功率已经从最初的25MW级别提升到30MW级别,同时还具有更高寿命、更好的维修保养特性。

  海军的舰船也一路从中型驱逐舰向大型驱逐舰开始转变。从吨位的大幅度增长,从侧面上也说明了海军对动力系统的底气日渐充足。

  位于乌克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南方”中央设计局和“南方机械制造厂“是苏联主要的液体弹道导弹研制企业。

  南方设计局最著名的产品是SS-18(R-36M,撒旦)液体洲际战略导弹,是世界上体积最大、威力最大的现役导弹。SS-18有多个改进型,最远射程达1.6万公里,最多能携带10枚各75万吨当量的核弹头。

  苏联解体后,乌国内无法支撑庞大的军事工业。很多的军工企业没了订单,专家和技师也都是人,都是要吃饭滴。于是不只是“狡猾滴东方人“,其实美俄也在不断薅乌克兰的社会主义羊毛。先是俄罗斯诱骗走了一大批俄籍或亲俄人才;而美国等西方公司也是借着各种合作机会,搜罗诱骗乌专家人才。

  1995年为了谋生存,南方设计局参与了波音组织的海上发射公司,承担第一、二级的火箭制作和发射支持,但只占15%的股份;波音负责营销和系统总成占40%;挪威阿克公司占20%负责海运、发射平台和指挥船;俄罗斯的能源火箭公司占25%,负责第三级。至2008年9月,海上发射公司共发射了29枚火箭,26枚成功,1枚只取得部分成功。

  也许是看到了海上发射公司的成功,更看好私人宇航市场的前景。2006年海上发射公司的主席和总经理 Jim Maser 宣布将离职,加入艾伦马斯克的SpaceX公司担任总裁兼CEO同时带走了大批的俄乌人才。由于人才流失后的发射失败,2008年的金融危机,到了2009年海上发射公司维持不下去了宣布破产。而后来的“陆上发射“系统也不成功。

  SPACE X也好,亚马逊贝佐斯的蓝色起源也好,其实背后都有大量苏联解体后流失到西方的俄乌两国人才。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由于南方机械厂只能生产弹体和助推级发动机,而RD170/180系列发动机需要俄罗斯生产,双方闹僵后乌克兰是无法单独开展任何的航天项目。与巴西合作进行的Cyclone-4”项目,原计划使用乌克兰运载火箭发射巴西卫星,也已经“冻结”。

  2014年乌总统波罗申科视察南方设计局时,真正感兴趣的既不是他们的运载火箭或者导弹,也不是他们同样已经陷入停滞的“民”民用汽车生产项目。他真正感兴趣的,似乎是利用机械厂部分闲置车间制造的RG-1榴弹机枪。

  过往的20多年,东方的学生抓住了机遇,从乌克兰这个师傅手中学到了大量以前是无论如何都难以获取的技术和经验。同时乌克兰独立后,民族失去了目标和方向,对于前苏联留下来的重器和法宝,以卖废铁的态度处理“弃之如敝屣“。这也让“狡猾的东方人“占不不少的便宜,特别是一些如架苏-33的原型机这样的好东西,大大促进了我们项目发展的进度。

  反观乌克兰,由于国家目标的失去,订单的萎缩,人才的流失,已经让这个曾经的二师傅已廉颇老矣。东方的学生也已长大,虽然二师傅内教授的技能所剩无几,但于心我们由衷的希望二师傅否极泰来。

首页
机器人
案例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