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工业机器人迅猛发展迈向具身智能新时代!
在全球制造业的浪潮中,工业机器人作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转型。根据国际标准ISO8373:2021,工业机器人被定义为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多用途的操作装置。它们不但可以固定在一个地点工作,还可搭载于移动平台,大范围的应用于工业环境中的自动化生产。与此同时,中国慢慢的变成了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此市场的成熟与发展为下一步技术进步奠定了基础。
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2024世界机器人报告》,2023年全球约有428万台机器人在工厂中运行,年增长率高达10%。尤其是中国,2023年安装的机器人数量占全球的51%,达到276288台,确立了其在全球市场中的主导地位。随着行业的成熟,未来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将持续上升,预计到2024年下半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需求将加速增长,这一趋势反映了中国制造业的深厚潜力。
在技术演进方面,国产工业机器人逐渐崭露头角。过去,日本发那科(FANUC)、安川电机(Yaskawa)、德国库卡(KUKA)和瑞士ABB等国际巨头统治着市场,但国产企业如埃斯顿、汇川技术等的崛起已开始改变这一局面。根据最新数据,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国产化率已达45%,同比提升9个百分点。此趋势表明,中国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自主创新正在稳步推进,虽然国产品牌仍大多分布在于中低端市场,但市场占有率正在慢慢地上升。
尽管国产企业在市场占有率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面对核心零部件的技术壁垒,它们仍需提高自给能力。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如控制器、伺服系统和减速器是决定工业机器人性能的重要的条件。以控制器为例,它通常占据总成本的15%。然而,当前国内这些核心部件的国产化率仅在10%至20%之间。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尽管国产企业在市场占有率上有所增加,但在技术掌控和成本控制方面仍然落后于国际品牌。
正因如此,提高智能特性被视为国产机器人产业突破的关键。具身智能概念的提出,为机器人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根据中科光电创始人吴易明的观点,具身智能不仅仅是提升机器人的操作能力,而是将视觉感知与机械臂的运动融合,使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能够自主判断、执行任务。想象一下,当机器人能依据环境变化在毫秒内做出决策,真正的完成自主作业时,将对生产效率和灵活性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
在当前技术框架下,国内的部分企业慢慢的开始在具身智能领域取得初步进展。中科光电的“仝人”系列焊接机器人,已经能够自主识别并规划复杂作业轨迹,这代表着国产机器人技术与国际领先水平逐渐靠拢。不过,吴易明也警示,全球现有的工业机器人尚未达到智能的真正突破,具身智能的实现需要对底层算法进行彻底的重构与创新。
展望未来,具身智能将是工业机器人的重要发展趋势。提升智能特性不仅仅可以提升机器人的应用灵活性,还能够在制造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满足多样化的生产需求。随技术的突破,未来的工业机器人有可能实现比肩人类工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真正成为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核心力量。因此,国产机器人企业在持续推动核心技术自主化的同时,应加大对具身智能研究的投资与布局,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技术上的支持。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