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练技艺勤耕耘 只为赛场“秀真功”
对于技能人才来说,职业技能大赛无疑是“试金石”。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将于12月10日至13日进行。届时,将有来自全国36支代表队的2500多名选手参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竞赛项目最多、人员顶级规模、竞赛规格最高的一次全国性职业技能赛事。
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此次97名赣鄱工匠将代表我省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全部86个项目的比赛。那如今他们准备得怎么样呢?昨日,记者进“赣鄱工匠”训练基地,为读者揭秘我省工匠的备战情况。
“您愿意配合我吗?”“我能坐下来跟您聊一会儿吗?”随着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临近,健康与社会照护项目的刘锦洁正在江西卫生职业学院训练基地有条不紊地训练,为大赛做准备。
健康与社会照护,如同一束阳光,照亮了患者及其家庭。记者了解到,健康与社会照护项目的比赛全程用英语,设家庭、医院、日间照护和护理院四个场景,每个场景会有不同疾病和照护需求的案例,要求选手完成评估、对症干预、健康教育、沟通和心理支持等任务。
在该项目训练基地,记者看到,基地模拟大赛场景设置了床铺、各种生活用具、餐食等。刘锦洁的指导老师曾群力说,训练中,选手应该要依据案例做出相应照护计划,比如床的设置,枕头的高低等。期间,“病人”还会设置一些如交流方面的障碍等。
对于刘锦洁来说,健康与社会照护项目最难的是“语言交流”。最开始训练时,“啃英文病历”对她来说已经很不容易,还要进行口语交流。对此,刘锦洁通过查阅中文资料、外文资料、临床实践等,不断学习、对比,探索出最好的方式方法。她还会自己躺上病床,模拟病人的状态,切身感受病人最迫切的想法和诉求,并且每天坚持长时间的口语训练。
经过长时间的准备,面对马上就要来临的比赛,刘锦洁更沉着更有自信了,她希望能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悉数用在全国的赛场上,展示出最好的“赣鄱工匠”形象。
砌筑行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10月28日,记者在江西省建筑工程高级技工学院的训练基地看到,一件件生动的砌筑作品、一块块精美的瓷砖、一面面整齐的抹灰隔墙,把沉闷的训练基地点缀得充满艺术气息。此时,代表我省参加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砌筑项目的管智强正在该处进行训练,他有着黝黑的皮肤,身穿沾满泥土的浅蓝色工装裤,仿佛与堆满砖头、泥沙的场地“融为一体”。
管智强的指导老师夏丽军介绍,砌筑比赛从搬砖开始,有识图、放样、切割、立皮数杆、抄平放线、铲灰、铺灰、调整、勾缝、清洁等十多个工序。同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使用规定的砖块,砌筑一道墙,并在墙内嵌入规定的图案,要求图案突出墙面20毫米,砖块间距10毫米,不管是水平还是垂直方向和角度测量,误差不能超过1毫米。“很多人不知道工地砌墙和砌筑比赛的区别,其实这里就可以看出来,砌筑比赛的要求比工地更高,工地做出的是产品,而比赛做出的可以称为作品。”
为了对接比赛标准,管智强在勾灰缝、清洁墙面等各个步骤都小心翼翼,把每一块砖都当作得分点,力求每一步的误差都无限接近于零。“在备赛的日子里,我们基本没休息日,每天从早上8点训练到晚上8点多才能回宿舍休息。”管智强说,比赛中的每个环节他都要求精益求精,不失误不丢分,有时为一个细节会训练数百次。
移动机器人项目是目前科学技术发展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也是非常关注的项目。10月28日,记者在江西省机电技师学院见到了代表我省参加大赛的移动机器人项目选手涂文杰和饶来生,他们正在共同完成一个工业机器人的设计与组装。其中,涂文杰负责硬件设计,包括移动机器人的外形、性能、组装;饶来生则负责软件设计,对机器人基本功能进行调试。
在移动机器人模拟仓储工作场景中,记者看到,移动机器人在选手的操纵下,一抓二提三转向,流畅地将红色目标小球放到指定盒子中,并经赛道运送至目的地。“比赛中,需要选手设计传感器、机械配件和结构造型,装配成机器人后,通过编程完成指定任务,非常考验参赛者的综合编程和调试能力。”该项目指导老师王江说,过程中还设置了爬坡、障碍物等,以此考验机器人抓球的稳定性和效率。目前,涂文杰、饶来生可在20分钟内根据随机提供的工作场景,完成移动机器人行动轨迹的图纸规划;75分钟内完成移动机器人组装。
“移动机器人项目既要求有过硬和扎实的技术功底,又要求有沉着冷静、随机应变的头脑。”王江说,涂文杰、饶来生做这一个项目完全是从零开始,靠着自己的努力实现了“逆袭”。“我们起步晚,所以就在别人休息的时候恶补;零基础,所以喜欢抓住老师、师兄不停地问。后来大家都叫我们俩十万个为什么少年。”饶来生说,最终,他们在“十万个为什么”中不断成长,获得了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入场券。为了能在比赛中秀出“真功夫”,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如今,涂文杰、饶来生每天都要在训练基地训练9个小时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