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广东新产业下的新职业新工匠:职场“香饽饽”月入轻松过万
互联网营销师、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激光设施安装调试员……近年来,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需求层出不穷,产业的动能转换、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带来了分工精细化和职业的新旧更替,新职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日前,人社部公布了18个新职业,不少人们以前知之甚少甚至闻所未闻的新就业形态,逐渐演变为标准清晰、任务明确的就业岗位。
广东坐拥制造大省和用工大省“双重身份”,新职业需求与发展状况如何?这些新职业会给广东就业者带来怎样的影响?9月21日至23日,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跟随广东省人社厅通过实地走访一批企业院校,了解目前广东新职业的发展现状。
“屏幕前的宝宝们,下午好!”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周贤其正在镜头前进行直播。比起“带货主播”这个称呼,他更愿意称自己为“互联网营销师”。这个新职业,指的是在数字化信息平台上,运用网络的交互性与传播公信力,对企业产品做营销推广的人员。
互联网营销师的工作,除了大家熟悉的“直播带货”外,还涵盖选品、视频创推、平台管理等多个环节。“就像舞台有台前幕后一样,一场能够打动顾客的带货直播需要所有的环节的紧密配合。互联网营销师就是基于这样的需求诞生的,好的互联网营销师能够像舞台导演一样串联好所有的环节。”周贤其说。
经营着美容美发店的谭先生,以往客源一直以周边熟客为主。今年7月,他参加互联网营销师培训并成功通过考试后,成了一名“持证”的短视频创推员,从此开始为自己的美发店制作短视频,营收改善十分明显。
“每天有许多因短视频‘慕名而来’的新客户。”谭先生说,他也鼓励店里的员工尝试这一新职业培训,“不仅有助于店铺的营收,对员工个人今后的发展也有很大帮助”。
在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学生们正在实景布置的达人直播间中模拟真实直播带货;直播间外,同样由学生组成的三人团队正负责监看、选品和记录,俨然一个专业的电商直播团队。
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院长鲁储生表示:“在数字化的经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当下,职业教育应朝着数字技术专业化、传统专业数字化方向同时发力。”据介绍,该校针对数字化的经济领域新职业开设了新媒体与互联网应用专业,学生综合学习新媒体设计、营销、文创、短视频等多种网络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近三年毕业777人,就业率达99.75%。
据悉,“互联网营销师”于2020年3月正式成为国家认定的16个新职业之一,至今已分化发展出选品员、直播销售员、视频创推员与平台管理员等四大职业工种。人社部预测,到2025年,互联网营销师的人才需求缺口可达4000万人。
“我们急需激光安装调试员,最高月工资可达6万元。”广东大族粤铭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卓劲松对新职业从业人员求贤若渴。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激光技术应用慢慢的变成为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小到服饰雕花,大到航空航天设备,从1毫米到100毫米的钢材,我们的激光切割机都能切割出来。”在大族粤铭的研发车间里,卓劲松向记者细数着不相同的型号激光切割机的功能,并展示了通过激光设备切割出来的不同成品。
他表示:“激光技术属于精密制造、高端制造产业,国内开设激光专业的学校很少,尽管岗位工资很高,但依旧人才难招。”
在先进制造业中,同样紧缺的还有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之前都是人工焊接,现在只要把毛坯料准备好,把程序编好,给一个指令,机器人得到信号,根据视觉传感器,就能对16个焊点进行焊接……”站在工作台前的何树洋熟练地展示着自己的操作。从事工业机器人领域有关技术工作已十多年的他,今年取得了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高级技师证。
“以前一条生产线需要百余人,有了机器人后只要20人了。”说起工业机器人产业为制造业带来的改变,何树洋表示,如今,工业机器人被大范围的应用于汽车制造业、家电及3C、橡胶及塑料工业、铸造行业等领域,涉及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随工业机器人的大量使用,越来越要专业的人士来操作和运维。
“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的工作,相当于给工业机器人‘看病’,做好维护保养。”何树洋说,工业机器人“生病”的话,主要有两种问题:一种是线路问题,就好比人的手臂,有哪根筋不对,需要调整过来;另一种是机械故障,好比人的手出现骨折之类的问题,需要修复好。
据《中国制造2025》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到2025年,工业机器人年销量将达26万台,保有量达180万台。对掌握工业机器人操作、维护、调试、故障排除以及系统集成等技术的工程师的需求会慢慢的大,其中,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的缺口最为突出。
“职业前景很好。”何树洋表示,目前,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可谓职场“香饽饽”,水平达到某些特定的程度后,月薪过万很轻松。
“随着新兴职业的涌现,与其匹配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也亟须重视。”广东省职业技能服务指导中心主任叶磊表示,广东加大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改革力度,将人才评价的“话语权”交给企业和市场,实行“谁用人、谁评价、谁发证、谁负责”,加快培育产业“新工匠”。
“我们积极推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建立了行业、企业、院校广泛参与、共商共建共评共治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叶磊介绍,截至7月底,广东省98.72万人次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已有2115家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这中间还包括1566家企业、261家院校和288家社会培训评价组织。
记者走访发现,由于部分新职业缺乏统一的职业技能标准和评价机制,一些培训机构利用劳动者迫切希望“一证傍身”的心理“乘虚而入”,不仅培训质量参差不齐,证书含金量也难以辨别。
针对目前市场上存在一些机构和个人以新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等为名发放各类“山寨证书”的情况,广东省印发通知,对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开展专项整治。省市人社部门也主动公布本地合规的培训评价机构白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