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我在伊拉克战疫:穿防弹衣出勤常遇流弹当地人热情塞来饮料糖果

2023-08-24 16:42:48 机器人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口述者:艾河旭(开罗大学文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阿拉伯语系讲师,3月7日,作为中国红十字会援助伊拉克防控疫情志愿专家组成员,参加伊拉克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应伊拉克红新月会请求,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派遣志愿专家团队协助伊拉克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3月5日,接到上级领导通知,我立即从乌鲁木齐的家中返回广州,7日,作为7人专家团队中的一员前往伊拉克巴格达,负责翻译、联络等工作。

  我从没想过这辈子会触及这个满是创伤的地方,而不久前,我却真切地站在了这片曾经创造过无比辉煌文明的土地上。在伊拉克50天,我们制定了伊拉克的联防联控计划、建设了PCR与CT实验室、“南征北上”做疫情防控指导和健康宣教工作、经历过流弹,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和当地人最真挚的欢迎。

  临行前,我有些紧张,不仅是因为从来没去过伊拉克,也担心自己能否做好翻译工作。广外日语语言文化学院、亚非语言文化学院(筹)院长陈多友安慰我说,“正常发挥就行,不要给自己增加负担”,学院书记周秀娇千叮咛万嘱咐要带齐行李。广外的党委书记隋广军在行前打来电话,说学校是我坚强的后盾,这让我安心不少。除了自己准备的一皮箱食物,学校还帮我准备了温度计、防护服、酒精等必备品。走的时候,广外国际处副处长周鹏来送我,我们两个人拿了小旗在海关面前照了张相片。

  在当地时间3月7日晚上10:30,我们专家团一行7人抵达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国际机场。此次伊拉克对中国援伊专家团十分重视,伊拉克派出总理包机,飞机一落地就受到了伊拉克卫生部部长、内政部副部长、交通部副部长的热烈欢迎,中国驻伊拉克张涛大使为我们在伊拉克开展后续工作提供了大量帮助。

  欢迎仪式结束后,我们没一刻闲暇,马上开始整理物资。此次专家团携带了大量救援物资,其中有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向伊拉克捐赠的一套实验室设备,包括两台PCR仪以及5万份核酸检验测试试剂。据专家说,核酸试剂只能常温保存48个小时,我们一定要在短时间内把试剂拆包储存。

  物资的包装比较严实,拆起来有些费劲。夜里巴格达平均气温只有十几摄氏度,当时我还穿着短袖,没时间取旅行箱里的外套。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专家徐永昊当时把外套脱了给我穿,说“不要冻感冒了”。

  在最初的几天,我和团员们一同装卸、清点、整理、运送和安装各类物资设备,每天都奋战到凌晨。早上9点紧接着开工作会议,睡眠一般不足4小时。不到三天时间,我们完成了全部货物的清点。

  根据新华社报道,截至3月11日,伊拉克累计确诊73例新冠肺炎病例,死亡8例,治愈15例,首都巴格达疫情最为严重。时间紧、任务重,这次专家团队不仅要为伊拉克方面制定国家整体防控方案和应对措施,还要具体指导伊方开展临床确定诊出的病例的诊断、治疗和重症救治工作。

  我们的任务主要分三部分,一是跟伊拉克政府机构、卫生机构对接,推动高层防控意识,制定联防联控计划;二是培训和宣讲,指导伊方开展好临床确定诊出的病例的诊断、治疗和重症救治工作,培训医务人员;三是援建,帮助伊方医院建立核算检验测试试验室并培训有关人员,开展临床应用,安装医用CT机、X光机,培训技术人员,开展影像学会诊等。

  我在承担翻译任务的同时还要做会议记录、整理和总结,提交给我们的领队——广东省红十字会赈济部副部长陶中权。第一周基本是在各种大小会议中度过,除了要与伊拉克的政府机构开会,我们还积极与世界卫生组织驻伊办事处、联合国驻伊办事处开展交流。另一方面,我还负责信息搜集和境外舆情分析的工作、帮助专家组了解当地真实情况。

  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古称报达,意为“神的馈赠”,是苏美尔文化的发祥地。她曾是阿拉伯文明的政治、宗教、经济、商业、学术、交通中心,现在是阿拉伯世界仅次于开罗的第二大城市。她还有另外一个我们更熟悉的名字——古巴比伦。曾经想过,我也许一辈子都无法触及这个满是创伤的地方,而不久前,我却如此真切地站在了这片曾经创造过无比辉煌文明的土地上。

  实际上巴格达的市政交通设施还是不错的,道路也很平整,尤其是去往机场的路上,两边整齐的棕榈树像列队的士兵等待检阅,天边飞跃的鸟群贯穿在夕阳余晖之间。巴格达市区更像是缩小版的开罗郊区,楼房是清一色土黄或褐色的典型阿拉伯式建筑,鲜有高楼。街边冷冷清清,临街商店也非常少,更不要说餐馆和娱乐场所了。

  在使馆居住的最初几日,巴格达军营遭袭,时常有火箭炮、炸弹以及大大小小的流弹袭击。我们第一天从机场回市区时,就路遇苏莱曼尼遇害地,后来我们天天都会经过这一个地区,危险时我们还需要穿防弹衣出勤。

  期间经历了几次比较危险的情况,有一次使馆周边遭遇流弹袭击,武警战士全副武装,做好了反击准备,最后所幸无事。还有一次是在3月16日,专家团去了巴勒斯坦难民集中的巴格达海法社区探访,周边遇到流弹袭击,也幸好没有人员受伤。夜里还有队友听到城市其它地方有爆炸声,我有些紧张,担心这样的环境无法顺利开展工作,工程进度也会受到影响。

  在实验室建设间隙,我们分成不同小组“南征北上”去做疫情防控指导和健康宣教工作,主要是去各个省的卫生厅、卫生局。南部的巴士拉省卫生局局长直接对专家说“你们告诉我是否这样做,我现在就下达执行命令”,同时各地电视台对宣讲全程直播。我们还去了中资企业,当时伊拉克有1万多中国员工,我们帮他们提高防控意识,让他们不要太过担心。

  北上的专家受到库尔德斯坦地区埃尔比勒领事倪汝池邀请去宣讲,当时伊拉克北部地区时常有武装冲突,专家组需经过北方战区。库尔德斯坦是一个自治区,排查非常严,每过一个关卡都要查岗。

  除了工作,我们的活动范围基本就在住宿地周围。后来我们搬到中石油基地宿舍,这里很多建筑都用3米多的高墙围着,有铁丝网,防盗防弹,有时吃完饭我们会沿着高墙散步。那里条件是比较艰苦的,但我们仍旧是可以吃到中石油食堂中国厨师做的菜,比如西红柿鸡蛋、凉拌土豆丝,主食有米饭和馒头等。

  从运河医院大门到国家癌症中心,一路上重兵把守,层层围栏。当地警察十分热情,到最后一道门时,一转眼不知从何处冒出一群人,稀奇地看着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专家。白天除了保障我们正常的生活的菜市场、粮店等,巴格达市内的商场、餐厅等各类营业场所均已经停止营业,晚上宵禁。我们有时会去市场买些水果。当地人在媒体上看过我们的报道,会给我们塞来糖果和饮料。接待我们的礼宾司官员还派了专车接送我们,给我们送饮料,坚决不收我们的钱。这让我们很感动,不过走之前我们仍旧是把钱还给他们了。

  最初的会议协调工作告一段落后,各位专家为推动专门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检测的PCR实验室和实施国家病毒防控方案积极奔走,在两天内完成PCR实验室的改建安装,积极推动新冠病毒防控中心CT实验室的建设工作,我的其中一个任务就是协助他们建设实验室。

  由于连年战乱,医护人员流失,伊拉克的医院和医疗设施破坏严重,只有巴格达的中央实验室可以开展核酸终检。我跟着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杨鸿辉整理货物,每天去PCR实验室组装、调试和培训。3月25日,PCR实验室开始运营,这也是中国整体援助海外新冠肺炎疫情建设的第一个PCR实验室。

  在进行实验室改建和宣讲活动的同时,我们还积极跟进CT室的改造。在国内联影公司的全力支持下,专家团为该医院援建了一间用于检查新冠肺炎病人的CT室和一台移动X光机。由于CT机体积大,没有随专家团登上客机。CT机到来时,由于国际航班限制安装师傅无法前来安装,因此就需要我们自己安装。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培训师王桉铭在安装师无法到场的情况下先要消化300页的安装资料,工程师远程指导王桉铭安装,我们在旁协助。我们实际上特别担心,安不好怎么办?但也只能硬着头皮顶上,打钢钉、打地线、弄线槽。中间如果有一个步骤错了,1.5吨的机器就得拆了重装。

  当时工作的实验室就在新冠肺炎病人收治定点医院大楼内,二楼就是重症监护室,我们每天都穿着防护服干活,中午累了倒在地上休息一会儿。我也会担心自己被感染,但是专家的陪伴是最有效的“定心丸”。挑战大多数来源于工作强度特别大,每天工作在10个小时左右;由于压力大,当时得了口腔溃疡一个月都不见好。上班时间长,我很容易饿,开始不敢摘口罩吃东西,但看专家在吃东西,才敢在他们的指导下吃一些东西。

  折腾了十几天后,我们终于装好了CT机,就等配电柜了。配电柜先被运到了阿塞拜疆的巴库,大使馆去协调后,配电柜经由阿联酋到达伊拉克边境的自治区,在使馆的协调下最后顺利抵达巴格达定点医院,这是我们的最后一个任务,4月24日我们组装机器运转没问题后,25日培训当地医务人员使用,26日中午我们就起飞回国了。

  在巴格达,我们走到哪里,都会有人主动和我们合影,从每个人洋溢的笑容中可以感觉到这是对我们最真挚的欢迎。与新冠病毒康复中心主任穆萨卜先生分别之时,他强烈邀请我们跟他共进早中饭。我们婉拒后,明显可以感觉到他的失落,尽管我们一再解释,但他还是难掩遗憾之情说道,“人道主义精神让你我如今相遇,中国人民是世界人民的典范,各位专家不辞艰辛,千里至此。来日有缘我们再共聚一堂,促膝长谈。”

  在伊期间,专家团队共进行了18场官方会谈,与200多名各级官员见面;开展了27次视频培训和面对面交流指导,培训本地医务人员近1000余人;8次到医学城综合医院及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科室进行临床指导;深入伊拉克9个省区实地指导当地疫情防控工作,走遍了大半个国家;还开展了15场中资企业员工的新冠肺炎知识讲座,直接受益人数达800人,远程视频覆盖达11000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防中心主任韩孟杰还结合中国和伊拉克两国的特点,制定了英文版的新冠病毒防控方案并提交给伊拉克国家疾控中心。我作为随团翻译,在不到48小时内,连夜翻译相关资料和词汇表,试译了《新冠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离开伊拉克时,当地刚进入伊历的斋月,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没再次出现大规模蔓延的势头。当地居民白天可以出门,晚上八点之后继续宵禁。从3月5日到4月26日,整整50天。援伊期间,大家都忙于手头的工作,鲜有机会同当地民众交流,但是从社会化媒体上看到的留言都是十分积极正面的。

  援外医疗工作是一项促进人类健康、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正因援外医疗任务明确、条件艰苦、风险较大,才让我对“生命”、“和平”和“世界共同体”等概念有了更深的认识。专家们在抗疫过程中的日以继夜、身体力行深深地感染了我,能与这样一个队伍战斗在国际抗疫一线是我一生的荣耀。

  “战疫口述实录陆续推出。南方都市报面向全网征集抗击新冠肺炎新闻线索,我们期待跟疫情相关的您,提供采访线索。文字、视频、图片均可,南都随时倾听,为您执笔记录。

首页
机器人
案例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