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软硬一体领跑混场物流自动化——访快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TO王俊怡

2024-12-15 19:04:07 机器人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技术驱动,打造物流机器人核心竞争力——访南京音飞储存设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销售中心总经理杨毅(本刊记者 赵皎云)

  软硬一体,领跑混场物流自动化——访快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TO王俊怡(本刊记者 任芳)

  物流搬运机器人应用面临的挑战及发展之路——访苏州海豚之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国内市场拓展总监芮磊(本刊记者 喜崇彬)

  以无线充电技术驱动物流机器人升级——访上海哥伦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胡公娄(本刊记者 罗丹)

  首创QuickBin这一“大工+小工”多机型协作的快仓,不仅持续在物流机器人赛道领跑,也将行业带入了“混合型方案+一体化调度”的“软硬一体”时代。在行业加速竞争淘汰的形势下,快仓致力于混合场景物流自动化水平的持续提升,为客户提供更高效柔性的解决方案。

  以“四面墙内智能驾驶——让人类不再搬运”为公司愿景的快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快仓”),自2014年成立以来始终定位为提供智能物流机器人、集群操作系统和解决方案的厂商,致力于让各行各业的仓库、工厂等快速实现智能化升级。作为我国新兴的物流机器人代表性企业,快仓既是行业开拓者与见证者,也是技术先锋和创新典范,其机器人产品迭代至今,已经在混合场景下真正落地,并实现了上千台机器人的同场混合调度。

  本期专题中,快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TO王俊怡全面介绍了快仓机器人的软硬件升级迭代路径、经验与方向。作为快仓的新任技术掌门人,王俊怡非常看好物流机器人行业的未来发展。他认为物流机器人既具有长链路、高科技、智能化等优势,又具有成熟的商业应用前景,将有力支撑整个世界的快速发展。结合其多年的互联网软件领域技术研发及管理经验,他欣然分享了对物流机器人行业的认识和发展趋势判断,以及该趋势下快仓如何继续实现技术创新与引领的管理思路。

  记者:在您看来,物流机器人行业经历了哪些重要的发展阶段?有哪些主要产品类型?

  第一阶段,产品大都只能执行移动和顶升操作,完成简单的点到点搬运。当然,产品具备一定智能并可代替人工作业,在当时已是非常了不起。

  第二阶段,随着应用的领域和场景不断丰富,物流机器人被赋予更多角色,其功能和效率不断提升,安全性、设计感也在增强。

  第三阶段,大概在2019年前后,为了满足更多的业务场景和不同的需求,物流机器人开始拥有更多形态。

  经过十年发展,物流机器人从大致相同的产品形态或功能逐渐迭代变化,并从业务实质或者客户真正需求出发,延伸出更加丰富多样的产品类型,如潜伏式、料箱式、堆码垛、叉式、堆高式、复合式机器人等。

  尽管类型多样,但从业务维度来看,我们主要将物流机器人分为两大类:订单履约机器人(Order Fulfillment)和物料搬运机器人(Material Transport),其分类标准在于机器人是否参与订单履约而非外部形态,如果仅仅执行的是简单搬运操作,那么即便命名为“料箱机器人”也会被视为搬运机器人。

  记者:在物流机器人这一赛道上,快仓坚持怎样的定位?主要经历了怎样的产品升级迭代过程?

  王俊怡:快仓的愿景一直是“四面墙内智能驾驶——让人类不再搬运”,致力于混合场景下的物流自动化升级,因此软硬件产品也在不断朝着这个方向持续迭代。

  快仓成立之初,我们以潜伏式机器人和“货架到人”在物流机器人赛道实现领跑;2017年,快仓开始研发初代料箱机器人,但因需要与输送线配合,且巷道产能受到限制,于是我们开始探索更加柔性的解决方案。2020年CeMAT展会期间,快仓全球首发箱式机器人与潜伏式机器人分工协作的QuickPick解决方案,从而很好地突破了这些瓶颈。2022年,QuickPick品牌升级更名为QuickBin。

  快仓首创的QuickBin这一“大工+小工”多机型协作模式,由箱式机器人“鸿鹄”+潜伏式机器人“青鸾”+潜伏式机器人“朱雀”+混合拣选工作站+3种机器人的订单箱自动搬运方案组成,可以帮助用户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更柔性地进行拣选作业,不仅将坪效、车效、人效再度提高,同时也将行业带入了“混合型方案+一体化调度” 的“软硬一体”时代。

  王俊怡:首先我想强调的是,一台具备自主导航、定位、避障等功能的物流机器人,其软硬件设计复杂度和难度不亚于一台智能汽车,无论硬件设计还是算力平台,以及算力平台上的智能驾驶程序、各种算法等均涉及在内,技术门槛较高。经历十年时间的不断打磨,快仓在机器人软硬件技术方面均积累了坚实基础。接下来,我从硬件、软件、解决方案三个维度进行一下分享:

  在硬件方面,基于设计上的不断沉淀以及生产制造过程中的经验积累,快仓机器人实现了全方位提升。例如,潜伏式机器人不仅在效率、续航能力、地面适应性和避障性能等方面有所提升,电气系统也进行了升级,支持IoT远程开关机,确保更高效、更安全、更全面的操作;料箱式机器人可搬运更大尺寸的料箱,负载能力提升至50kg,可以满足企业持续升级的定制化需求。

  软件能力一直是快仓的优势所在。我们在地图管理、调度系统、机器人通讯等基础能力方面构建起扎实的底座和系统架构。快仓机器人自主研发的RCS(Robot Control System)机器人集群调度系统,包含机器人集群控制模块、机器人调度模块和外设模块,如今已从RCS 2.0升级到RCS 3.0版本,并结合AI算法与客户需求持续迭代中。去年7月,快仓发布“凤凰3.0”系统,实现了系统更稳定、界面操作更人性化、开仓操作更简单、机器人调度更智能、现场调试问题追溯更精准、适配场景更丰富等目标。快仓软件能力的持续升级,不仅可以确保系统更高效地运行,还实现与WMS、MES、ERP等企业系统的无缝对接,以及可视化实时监控,帮助客户企业有效降低使用成本。

  基于强大的软硬件基础,以及我们对不同行业的深度理解,快仓可以为客户提供最适配客户业务场景的仓储搬运解决方案,特别是“料箱到人”和“货架到人”混场拣选解决方案,通过不同类型机器人的协同作业,实现大、中、小件货物的柔性自动化存储及混场拣选。同时,我们也在不断优化混合工作站,以高效、柔性地处理全品类、各种容器形式的货品。

  记者:目前,物流机器人企业正大规模进军国际市场。您认为中国物流机器人有哪些技术优势和短板?对此快仓有哪些应对之方?

  王俊怡:中国物流机器人企业从最早模仿Kiva,到小规模变革,再到大规模创新,短短十年内,在导航、感知等技术上以超过国外数倍的快速迭代能力实现了技术赶超,在国际舞台上拥有一席之地。

  谈及优势,我认为首先是中国丰富的使用场景,以及我们对场景的理解,为技术和产品的快速更新迭代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其次,性价比非常高;同时,供应链和实施体系非常完备,项目配合度高。也就是说,我们不但可以为海外客户提供技术过硬、价格合适的产品,还能够快速地实施项目,并且真正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差距当然也是存在的。比如,国际领先物流机器人企业的产品总是传达出很强的科技感,原因在于他们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需求,人机交互设计非常好,同时产品外观设计非常时尚,感知和运动控制能力也很强,而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提升的方面。

  对此,快仓正在全方位发力,并提出全产品线时代的目标,预计今年第三季度便将实现。从2.0到3.0的升级,也意味着从“以机器人和软件为核心”的交付升级为“以交付和用户为核心”的转变。这里的“交付”,不再只是以往给自己做交付,而是为合作伙伴和用户做交付。为此,我们所有的软件、硬件、工具链和实施方法论甚至文档知识等都将进行升级迭代。多款机器人还增设了CE版本,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海外业务需求。从2.0到3.0,也是我们希望提交给全球用户和合作伙伴的一份答卷。

  记者:作为跨领域的技术负责人,您对快仓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有哪些思考,又有哪些具体的规划与目标呢?

  王俊怡:与我工作多年的互联网领域相比,互联网行业对接各类系统都非常标准化,而物流机器人行业的生态建设刚刚开始。因此,作为跨领域的技术负责人,我希望把自己的经验以及对于开放平台的认识带进快仓,并带领快仓率先打造包含技术、运营、合作等更多功能和资源在内的标准化开放平台。

  例如,在系统方面,物流机器人项目通常需要与大量的、多种多样的周边外部设备做交互,同时需要被上游系统所调度。物流机器人行业的常规做法,是项目确定后再做接口定制和对接,而互联网行业则是通过标准化的接口或者转接器等模式。因此,我们也可以参考这样的方式,为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标准化的接口,并且接口不随机器人产品的版本迭代或功能升级而变化。今年我们已经有多个案例实现了客户/合作伙伴直接调度快仓机器人/RCS系统的案例。此外,在机器人设计方面,我们也会按照标准结构来做好标准对接。我认为,接口标准化是符合市场真正需求的必然发展方向,我们也希望通过快仓的探索和先行先试来推动整个行业的标准化以及规模化发展。

  未来,快仓仍将坚持产品与服务并行,持续提升软硬件性能,坚持在硬件上自主研发,并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在软件上持续加大投入,将对行业的理解融入产品,打造更高效、柔性、精致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继续引领物流智能化升级,推动物流行业向更加智能、高效的方向迈进!

首页
机器人
案例
联系